82歲奶奶血壓飆160!送醫「急性心肌梗塞」 醫揭1習慣恐致命

記者: 郭懿慧
健康 | | 觀看數:0
82歲奶奶血壓飆160!送醫「急性心肌梗塞」 醫揭1習慣恐致命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 陳玠宇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人誤以為血壓可以容忍得更高,然而這種錯誤觀念可能帶來致命風險。82歲的黃奶奶便是其中一例,她長期受三高問題困擾,雖然有服用藥物,但常常漏服。她曾在網路上看到「年紀愈大血壓可容忍愈高」的訊息,便以為血壓飆到160毫米汞柱是正常的。某次半夜,她因胸痛和冒冷汗被送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經過緊急手術和嚴格控壓後才恢復健康。這次事件讓她不再輕信網路謠言,開始遵從醫囑按時服藥。

▲ 高血壓被稱為「隱形的殺手」,在台灣,每四位成年人中就有一位患有高血壓。(圖/資料圖庫)

 

高血壓被稱為「隱形的殺手」,在台灣,每四位成年人中就有一位患有高血壓。正常血壓應維持在收縮壓小於120毫米汞柱和舒張壓小於80毫米汞柱之間。若收縮壓超過14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超過90毫米汞柱,即為高血壓。根據歐洲和美國的標準,居家血壓超過135/85毫米汞柱(歐洲)或130/80毫米汞柱(美國)也被視為高血壓。

台灣高血壓學會建議民眾遵循「722原則」來量測血壓:每週量7天,每天早晚各量2次,每次間隔1分鐘。若有心律不整,則需每次量三次。此外,白袍性高血壓和隱匿性高血壓常被忽略。前者指在醫院量測到高血壓,但實際上可能潛藏動脈硬化風險;後者則是醫院量測正常,但居家血壓偏高,心血管風險更高。

▲ 台灣高血壓學會建議民眾遵循「722原則」來量測血壓。(圖/123RF)

 

控制高血壓可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研究顯示,嚴格控制血壓可減少心血管事件風險近三成。對於高齡者,血壓控制在110-130毫米汞柱間比130-150毫米汞柱更能降低風險。

許多人擔心一旦開始服用降壓藥就需終生服用,但這取決於生活習慣和飲食調整。減少鈉鹽攝取、減重、得舒飲食、規律運動和戒菸都能有效降低血壓,若能達到這些目標,可能不需長期服藥。

對於難以控制的高血壓患者,新一代的導管介入性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手術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這種治療類似心導管手術,能有效降低血壓,台灣已有約300例成功案例。

高血壓的併發症常在不知不覺中發生,嚴重時可能導致心肌梗塞或中風。因此,養成規律量血壓的習慣,並在必要時輔以藥物和生活方式調整,甚至考慮新型治療,是維持健康生活的關鍵。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24-12-04 11:41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