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我是個「被交易者」?
因為從小到大,我就是「籌碼」,被家中的大人交易來交易去,需要的時候出來充個人場,或做為炫耀的工具(有小孩的父母親總是喜歡比較,比比看考第幾名、讀哪個高中或大學啦…,但遇到真的很好的家庭,也不敢出去和人家比);剛進市場時,其實也是個「被交易者」,剛開始買基金,理專叫我買我就跟著買,叫我賣我就跟著賣,結果,所謂的專家,其實是「專門害人家」。
進了股票市場,剛開始也是聽老師的話,所謂「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壞的老師帶你進套房」,老師叫你買就買,叫你賣就賣,到了後期,發現原來自己仍然沒有擺脫小時候的陰影,仍重蹈小時候的覆轍,依舊是個「被交易者」。
那時的我,並不是一個交易者。
交易,是件很隱私的事情,你不需要和別人報告你的部位,你只需要為自己的部位負責就好。
以前我買基金被套牢的時候,理專就會安慰我說:「這支基金可以放著,放著的話之後就會往上走了!」如果我要出掉,他就會介紹我另一款的基金:「這款高收益債券基金,每季固定配息,很穩定的!」
那時的我,傻傻的相信了!
我沒想過,在「買進→賣出→再買進→再賣出→再再買進→再再賣出….」的過程中,我被賺了不只一次3%的手續費,唯一賺錢的,是理專和銀行,我,只是個過客和被交易者,更是個幫忙他們打工的書僮,諷刺的是,我連工讀生都不如。
真正負責的人,一定會對自己的部位負責;真正的交易者,在每次交易前,都會明確的知道「為什麼買?為什麼賣?」,果斷的做出決斷,不會讓自己陷入聽從他人意見的黑洞之中,直到這個黑洞把你吞噬掉。
現在和30年前相比,資訊不是不足,而是太過發達了,如何讓自己在下決定時,有著一定的依循規則,便是除了參考資訊外,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華倫.巴菲特說過:「你的投資要集中。要是你有四十個小老婆,那麼你對誰都不會深入了解。」
在做投資決策之前,先管好自己的幾個身體部位:
1.管好自己的耳朵,過濾你所聽到的訊息,或索性不使用耳朵來做決策。
2.管好自己的嘴巴,不和別人告訴你未平倉的部位。
3.管好自己的眼睛,很多表象,你可以忽略當作沒看到。
4.管好自己的心,出現買賣訊號時,不被貪婪與恐懼控制,Just Do it!
最後,讓自己常常處於「身心平衡」的狀態,不讓任何人干擾你下決定。
當然,前提是你自己要有自己的交易策略,之後,就交給老天吧!
你,是個「交易者」,還是個「被交易者」呢?
取文自玩股網尤里卡網誌…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