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築、土木工程分工精細的台灣現況中,基礎公共工程建設往往聚焦於結構的穩定,而相對欠缺美學考量。相較於公共建築,大尺度的橋梁工程規模穿越河流、跨越山壑、行經城市,無疑的與基地地景間有著更緊密的連結,影響了我們所觀看的城市與鄉村風景,稍不小心,就會讓美麗風景成為封存記憶。
因而這幾年在建築師與工程團隊的通力合作下,這一切開始有了轉變。從建築師張瑪龍、陳玉霖的高雄翠華人行橋、黃聲遠的宜蘭櫻花陵園入口橋,一步步的,橋梁開始與城市、與山脈對話,成為風景中的美學元素。
今年8月,台灣的城市美學更將走上國際版圖。連接淡水與八里的淡江大橋,由普立茲克獎得主Zaha Hadid所帶領的事務所拿下國際競圖。這段時間因為東京奧運主場館喧囂多時的Zaha Hadid,在淡江大橋中卻以最化約的手法設計。
淡水夕照是許多台北人的共同回憶,是跨越淡水河口的淡江大橋在設計上的難題。Zaha Hadid Architects為了留下美麗夕照,而選擇只用單一橋塔的單塔斜張橋的形式,支撐920公尺長的大橋,避免雙塔所形成的巨大視覺衝擊及地景破壞;並減少落墩數,降低對於生態系統的巨大衝擊,一旦完工後,將會是世界上最長的單塔鋼纜斜張橋。
因為環評爭議多年的淡江大橋如今拍板定案,如何將設計藍圖實際執行,將會是建築及施工團隊的下一個挑戰。
Text/彭永翔
Render/MIR
via/Zaha Hadid Architects
=============================================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LaVie》行動家網站。
※本文由《LaVie》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