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菸害防制法》於112年3月22日正式上路,修正後強調「全面禁止電子菸」,意指任何人均不得販賣、供應、廣告、甚至是使用,即便中央已宣導違者將依法重罰,不過不少國人私下仍會偷偷使用。對此,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感嘆,近日遇到個案是因爸爸很愛在家中抽電子菸,結果導致全家二大四小不斷咳嗽,最終演變成一家人全都氣喘。
▲一位爸爸愛在家中抽電子菸,結果害得全家二大四小咳到不行!(示意圖/Shuttersto
分類 : 健康 | 2024-01-23
隨著全球暖化、北極圈永凍土迅速融化,科學家警告,長期冰封的「殭屍病毒」(arctic zombie viruses)終有一天可能解凍破土並大量釋出,進而引發流行病大爆發的危機。
▲ 科學界認為,長期冰封的殭屍病毒終有一天會隨著暖化解凍破土。(示意圖/ENews)
根據《衛報》報導,2014年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的遺傳學家克拉維里(Jean-Michel Claverie)帶領團隊,首次復活封存在西伯
分類 : 健康 | 2024-01-23
中央氣象署提醒,受寒流影響,22日至24日各地天氣非常寒冷,下半天氣溫將明顯下降。對此,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醫師洪惠風示警,天氣最冷或最熱時,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都會升高,且冷比熱更可怕,其中有3種情況最容易引發猝死,包括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及心律不整,直呼「冷死人不是開玩笑!」
▲ 天氣最冷或最熱時,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都會升高。(示意圖/ENews)
洪惠風曾在臉書上引述一篇刊登在《循環學雜誌Ci
分類 : 健康 | 2024-01-22
雖然不少研究指出,少劑量的紅酒或啤酒對人體有保健功效,甚至認為酒精有保護心血管、降低心臟病死亡機率的作用。然而,仍有不少學者認為酒精對於人體是「弊大於利」,英國《太陽報》報導便指出,飲酒可能升高罹患皮膚癌的風險。
▲酒精對於人體是「弊大於利」。(示意圖/shutterstock)
這樣喝皮膚癌機率提高13%
英國布朗大學一項針對20萬名成年人長達18年的研究,觀察酒精是否會提高人體罹患皮膚癌的風
分類 : 健康 | 2024-01-22
國內新冠病例再有升高趨勢,引起部分民眾憂心。對此,世界衛生組織(WHO)祕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警告,目前仍未知名稱的病原體「X疾病」可能引起大規模傳染,其致死率恐怕達到新冠肺炎的20倍,因此呼籲各國應在今年5月之前簽署「大流行病協定」,才不會重演新冠悲劇。
▲ 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警告,下一波「X疾病」的致命率可能達到新冠肺炎的20倍。(圖/翻攝
分類 : 健康 | 2024-01-22
吃太多刺激性食物容易導致胃食道逆流,出現心口灼熱、脹氣想吐的症狀,因此又被稱作「火燒心」。對此,美國佛州腸胃科醫師薩哈博(Joseph Salhab)以自身經驗分享,某次發生嚴重的胃食道逆流時,吃了藥也沒有好轉,於是吃了「一根香蕉」,竟不到30秒就緩解難受症狀,令他大呼「太神奇了!」
▲ 吃香蕉能緩解胃食道逆流的情況。(圖/翻攝自@thestomachdoc TikTok)
根據《Daily M
分類 : 健康 | 2024-01-19
安南醫院中醫部醫師沈佩諠指出,五十肩又稱為「冰凍肩」、醫學上學名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由於此病症好發於中年以上、特別是50歲左右,因此得其名,若肩關節囊因發炎而產生沾黏,後續會造成肩關節之攣縮,進而使肩部關節活動受限,至於臨床表現則為肩部多角度受限,例如:無法梳頭與吹頭髮、拿不到高處物品、手無法伸至背部抓癢或伸進臀部口袋拿東西、女性無法自行穿內衣等,且活動時會伴隨疼痛、甚至夜間容易痛醒,進而嚴重
分類 : 健康 | 2024-01-17
目前正值流感旺季,不少民眾也紛紛前往醫療院所施打疫苗,不過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卻表示,一位老翁話講得不清楚、就診僅表示要接種,結果在得知要打高端廠牌時,對方竟突然「牙起來」堅持不打,且家屬甚至瞪大眼命令他刪除記錄、退掛號費50元,氣得他認為自己很不被受尊重,感嘆:「連50元都不願意的社會。」
▲目前正值流感旺季,不少民眾也紛紛前往醫療院所施打疫苗。(示意圖/資料庫)
姜冠宇醫師在臉書上分享看診
分類 : 健康 | 2024-01-17
肺癌因早期無明顯症狀,一旦出現症狀,多已晚期,且存活率極低,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對此,國健署示警,當出現7大症狀時,包括持續咳嗽、呼吸急促等,一定要儘速就醫。
▲ 持續咳嗽、呼吸急促都是肺癌的症狀之一。(示意圖/ENews)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林莉茹組長指出,肺癌早期無明顯症狀,一旦出現明顯症狀,診斷已多為晚期,早期肺癌(0及1期)的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第4期則急降至1成,不同期別的存活率差
分類 : 健康 | 2024-01-17
一名48歲張姓男子有酗酒習慣,本身不僅患有酒精性肝硬化,且甚至還因骨質疏鬆、股骨頭壞死等狀況,不得不置換雙側人工髖關節,但他先前卻誤聽友人告知:「多補充維他命D可以保骨本」,期間竟每天吞下2、3顆,結果最終出現「高血鈣症」問題、腎功能僅剩下30分,所幸緊急就醫後連忙停藥、並補充大量水分,如今總算恢復正常數值。
▲一名患者平時補充過量維他命D「保骨本」,結果導致高血鈣症纏身!(圖/亞大醫院提供)
分類 : 健康 | 2024-01-16
流感疫情持續升溫,疾病管制署今(16)日公佈,國內上週新增42例流感併發重症、11例死亡,其中今年最小死亡個案為一名7歲女童,其本身無潛在病史、已接種本季疫苗,自1月初有感冒相關症狀後遲遲未改善,就醫快篩才得知確診A流,結果開藥返家卻開始出現步態不穩、全身痙攣等情形,最終併發罕見「急性壞死性腦病變」、於發病後第5天死亡。
▲今年最小流感死亡個案為一名7歲女童。(示意圖/資料庫)
類流感疫情目前正
分類 : 健康 | 2024-01-16
近日,中國大陸醫學界與網絡社群傳出令人震驚的消息:網紅麻醉醫生朱翔於1月12日凌晨驚傳猝逝,享年46歲。據報導,朱翔因其在抖音上分享麻醉知識而廣受歡迎,擁有近10萬粉絲,按讚量超過百萬,直到猝逝前2天社群頻道仍更新科普資訊,雖各家媒體不提他的死因,但網絡上盛傳,他的逝世可能與新冠病毒有關,疑似誘發了心肌炎導致猝死。
▲ 中國大陸一名麻醉科醫師猝死,網傳恐與感染新冠肺炎併發心肌炎有關。(圖/翻攝自
分類 : 健康 | 2024-01-16
隨著疫情趨緩,許多民眾都漸漸不戴口罩,但秋冬是呼吸道疾病得好發期,加上跨年元旦假期,以及接下來的農曆新年,人潮聚集可能造成新冠肺炎、流感及黴漿菌等病毒更容易傳播。對此,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指出,一名年輕且無病史的患者,因流感併發「肺塌陷」,一度險些沒有呼吸,因此警告民眾「不要小看流感」,建議每年都要記得接種疫苗。
▲ 30多歲年輕人因流感併發「肺塌陷」,一度險些沒有呼吸。(示意圖/ENews)
分類 : 健康 | 2024-01-16
台灣政壇重要人物、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於15日凌晨在台北榮總辭世,享壽83歲。其實早在36歲時,施明德就被診斷為B型肝炎帶原者,並持續接受定期追蹤檢查。在他60歲時接受門診追蹤,結果醫生在他的肝臟發現了0.7公分的黑點,高度懷疑為肝癌,施明德於2023年12月中旬傳出肝癌復發,多次送醫治療。施明德的病逝,再度喚起公眾對肝病防治的關注,對此,肝基會表示,B肝帶原者將來就容易發展成肝硬化、肝癌,因此定期
分類 : 健康 | 2024-01-16
冷颼颼的天氣,與家人和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吃火鍋是很幸福的事情,無論是薑母鴨、羊肉爐、韓式鍋物等餐廳,都是台灣人非常喜歡的聚餐地方。但是,經常這樣吃可能會導致三高患者控制不佳,或是冬天結束後胖了好幾公斤。火鍋到底該怎麼吃才不會有負擔呢?讓Donna營養師來告訴大家,只要注意以下幾個小地方,吃火鍋也能吃得比較健康。
▲火鍋湯底選擇很重要。(示意圖/shutterstock)
哪些人吃火鍋要注意?
尿
分類 : 健康 | 2024-01-15
過年圍爐吃火鍋是不少台灣家庭的習慣,但說到火鍋就很多人會聯想到不健康、熱量高的疑慮,尤其對於減肥的人來說,火鍋湯更是大忌。以下本刊將為您整理火鍋該如何健康吃?只需要做些小小改變,減肥也可以吃火鍋!
▲火鍋也能吃的健康。(示意圖/ENews記者AI繪製)
對於減肥又想吃火鍋的人,洪一姐體管師強調3大重點:不吃火鍋料、菜盤+肉是允許的、魚湯也是 ok,並提供3大技巧:
技巧1:點鴛鴦鍋
選擇易吸
分類 : 健康 | 2024-01-15
愛上了那杯濃郁的黑咖啡或一塊高達90%的黑巧克力?這或許不只是你的味蕾選擇,它可能揭露了你人格的秘密面貌。一項2016年的研究重新引發社群媒體上的熱議,它探討了人們對苦味食物的偏好與其潛在人格特質之間的奇特聯繫。
▲ 研究發現,鍾愛苦味食物偏好的人,與人格特質之間的奇妙關聯性。(圖/Shutterstock)
根據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的研究團隊對953名美國人進行了一項味蕾調查,測試他們對甜、酸
分類 : 健康 | 2024-01-15
前民進黨黨主席施明德去年底驚傳肝癌復發住進加護病房,緊急裝上葉克膜搶救,不料今(15)日凌晨不敵病魔,在台北榮民總醫院病逝,享壽83歲。對此,北醫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高偉育指出,肝癌是最容易復發的癌症之一,目前也沒有藥物可以控制復發率,全台每年有7000多人死於肝癌,其中B肝帶原、C肝病患、肥胖、長期喝酒、脂肪肝、糖尿病、自體免疫性肝炎的人都是肝癌高危險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則示警,若發現身體
分類 : 健康 | 2024-01-15
有些人可能每晚都能安穩地睡過一夜,從未因為夢境、焦慮、上廁所或無明顯原因而醒來。然而,如果你並非這類人,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總是在每晚的同一時間醒來,但原因何在呢?許多人經常在夜深人靜時突然醒來,這種現象有可能是普遍的睡眠週期所致,但也可能是壓力和焦慮的體現。專家們提供了一些洞見和建議,幫助那些經常在夜間醒來的人重新擁抱安穩的睡眠。
▲ 科學家解釋為什麼有些人總在半夜固定的時間醒來。(圖/Shutt
分類 : 健康 | 2024-01-13
身體的異常變化往往是健康狀態的重要指標,其中,指甲的變化更是醫學界常用來判斷身體狀況的重要依據。外科醫師陳榮堅提醒,指甲的「三變化」可能是身體疾病的警訊,提醒大眾應特別留意,若發現身體出現任何不適應及時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醫師提醒,從指甲變化可以觀察出身體疾病。(示意圖/ENews資料庫)
陳榮堅醫師在臉書粉專「外科陳榮堅醫師不藏私的漸健美園地」發文指出,每種指甲變化對應不同疾病,但並不是絕
分類 : 健康 | 202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