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是一種常見的貧血類型,約有10-20%的人面臨此問題,尤其在年輕女性和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較為普遍。世界衛生組織對貧血的定義為男性血紅素低於13g/dL,女性低於12g/dL。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曾彥勳醫師受訪時提到,缺鐵性貧血患者可能長期受到頭暈、全身虛弱、手腳冰冷、心悸等症狀的困擾,容易被誤認為心臟病、腦血管疾病或其他內分泌代謝疾病。 ▲ 缺鐵性貧血患者可能長期受到頭暈、全身虛弱困擾
藍莓富含維生素E、A、B、SOD(超氧化歧化酵素)、熊果苷、蛋白質、纖維、果膠,以及鉀、鐵、鋅、鈣等礦物質元素,不只被封為水果界的抗氧化第一名,更被營養學家譽為「超級水果」。英國一項最新研究指出,藍莓含有豐富的花青素,適量攝取能有效改善記憶力衰退,也能降低血壓、增進心血管的健康,但一天最好別吃到超過100公克,以免造成肥胖。 ▲ 適量攝取藍莓能有效改善記憶力衰退,也能降低血壓、增進心血管的健康。
相信不少人兒時都有過「仰頭喝雨水」的小樂趣,不過重症醫療醫師黃軒對此發文示警:「如果有,你現在不應該再那樣做了。」他解釋,雖然雨水被認為是地球上最純淨的天然水源之一,但雨水在大氣中可能受到多種污染物的影響,如化學物質、病原體、重金屬等,且根據PubMed國際期刊上的一則研究,雨水污染物的存在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醫師黃軒呼籲大家快戒掉「仰頭喝雨水」的樂趣,否則恐將各種污染物、重金屬、寄
世界睡眠協會( World Sleep Society)調查發現,睡眠問題已成為全球流行疾病之一,嚴重威脅近一半人口的健康與生活品質,而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統計,其實每5人當中就有1人飽受失眠之苦,全台失眠人口甚至已超過400萬人。不過,你是否也常遇到明明累得不行,卻總是翻來覆去、無法入睡的情況呢?對此,醫師推薦非常簡單的「1姿勢」,只要一個動作就能助於放鬆全身肌肉、變得超好入眠,並透露自己失眠都
近日,一位28歲男子由於治療牙齒抽神經未及時回診復型,導致口腔內傷口不斷受傷並再生,竟然演變成「舌癌」。悅庭牙醫診所曹皓崴醫師指出,口腔組織的再生速度相當快,每日面對各種刺激,如食物高溫、酸鹼性等。若口腔內傷口沒有及時處理,很可能導致細胞失去正常功能,進而增加患舌癌的風險。 ▲ 男子牙齒根管治療後未及時回診復型竟導致罹癌(圖/打開嘴巴說亮話 曹皓崴醫師提供) 經常於粉絲專頁分享衛教資訊的曹皓崴醫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肥胖不僅僅是因為吃太多或缺乏運動,環境賀爾蒙也是發胖的元兇。日本媒體報導指出,生活用品中添加的化學物質可能導致肥胖、頭痛、噁心等症狀。其中,咖啡店常用的紙杯就是一個可能的危險源頭。 ▲日本醫生認為紙杯裝的飲料或咖啡,恐導致糖尿病或是不孕。(示意圖/Shutterstock) 日本Wellness Clinic神樂坂院長賀來怜華指出,紙杯在製作過程中會添加雙酚A,這是一
一名婆婆因為牙痛,直衝急診要求醫師幫忙打止痛針,卻遭醫師婉拒,沒想到下一秒婆婆突然想吐,吐完後隨即倒下「死掉」、一度失去心跳,所幸搶救後保住一命。經心導管檢查後,醫師驚見婆婆的左前降支有90%塞住,確認為心肌梗塞。 ▲婆婆因牙痛掛急診,求醫師打止痛針緩解,一照心電圖卻被診斷出心肌梗塞。(示意圖/ENews) 急診科醫師柯世祐在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一名婆婆直喊牙痛,跑到急診拜託醫師幫忙打止痛針
不少人都認為,一旦結紮後就能立馬成為「無敵星星」,肆無忌憚的「發洩」都不是問題,但若有這種想法恐得小心了!泌尿科醫師呼籲,男性在結紮後並不會立即獲得避孕效果,因此必須射精15~20次將體內殘留的精子「全數排空」,接著於3、4個月內找時間做精液分析,確認精液中無任何精子後再進行無套性行為為佳。 ▲男性結紮後仍需射精15~20次,將體內殘留的精子「全數排空」後才能安心進行無套性行為。(示意圖/Shu
73歲劉先生,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病史,雖有定期回診,但日前因突感呼吸困難而至台北慈濟醫院就診。經過電腦斷層掃瞄檢查,發現其左主幹冠狀動脈嚴重鈣化。心導管攝影檢查也顯示多條血管狹窄。心臟血管內科醫師評估無法以心導管手術裝置支架,遂由心血管醫學中心張燕主任及心臟血管外科羅崇祐醫師執行達文西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成功搶救心臟功能。劉先生在手術當天便脫離呼吸器,並在5天後順利出院。 ▲▼ 電腦
猴痘疫情持續升溫,昨(17)日起大眾運輸口罩解封,讓不少民眾擔心會增加傳播風險。專家表示,除了性行為,直接接觸到感染者的分泌物、血體液、皮屑也有可能被傳染,而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呼籲,民眾可以自主戴口罩,搭公共交通時也別亂摸扶手又摸眼睛,以降低感染風險。 ▲ 國內猴痘疫情不見趨緩。(示意圖/Shutterstock) 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猴痘主要透過性接觸傳播,無論是同
一些人肚子餓時,會感受到肚子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不過,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表示,雖然絕大多數的大腸癌患者不太會出現大聲的腸鳴,但仍有少數患者可能會有明顯的腸鳴聲音,若出現腸鳴、肚子變大卻放不出屁等徵兆,恐代表罹患大腸癌。 ▲ 一名護理師出現腸鳴、肚子變大、不放屁等症狀,結果被診斷出罹患大腸癌。(示意圖/ENews) 許秉毅在節目《健康2.0》中提到,曾有一名年約45歲的護理師察覺自己有明顯腸
疾病管制署今天公布最新數據,顯示上週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激增至51,083人次,較前一週增加,且高於連假前。這可能是因為連假期間人群密切接觸的影響,整體流感就診人次趨勢高於前三年同期。近四週實驗室測試結果顯示,分離出的呼吸道病毒仍以流感病毒為主,其次為腺病毒,其中以A型H3N2流感病毒分離最多,顯示流感等呼吸道病毒在社區仍然活躍,尚未趨緩。 ▲流感重症增加12例、死亡17例。(圖/疾管署提供)
排尿困難不只是老化問題,對於脊髓損傷病患更是一大惡夢。一位63歲的張先生,在27年前因車禍導致下半身癱瘓,長期飽受排尿困難、尿不乾淨、尿失禁及便秘等問題困擾。經過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泌尿科的尿道括約肌肉毒桿菌注射和膀胱憩室燒灼手術,終於解除多年的排尿苦惱。 ▲ 在27年前男子因車禍導致下半身癱瘓,長期飽受排尿困難困擾(示意圖/Shutterstock) 張先生表示,他曾多次各處求診,嘗試使用膀胱注射
台灣疾病管制署(疾管署)於18日公布,國內新增15例猴痘(Mpox)病例,其中包括13例本土與2例境外移入個案。疾管署呼籲符合接種對象的民眾儘速接種疫苗,並宣布調整猴痘個案的處置流程。 ▲ 台灣今日再新增15例猴痘病例(示意圖/Shutterstock) 猴痘病例持續攀升,民眾如何應對? 疾管署建議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或國內風險場域時,應落實自我防護,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親密接觸的社交活動等風險
疾管署今(18)日表示,國內新增1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為北部1歲男童,於4月1日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涕、抽搐至醫院就醫, 4月3日症狀未緩解再度就醫,診斷為疱疹性咽峽炎及支氣管肺炎收治住院,隔日出現局部性癲癇發作,轉加護病房觀察,經通報檢驗後於4月14日確認感染克沙奇A6型併發重症,經治療後病況穩定,目前已出院。今年累計2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分別感染腸病毒D68型及克沙奇A6型。
近期因受新冠疫情、腸病毒等多種傳染疾病影響,許多孩子在出現發燒或嘔吐情況時,父母可能都只會覺得「中鏢了」,並讓其多喝水、多休息,不過小兒科醫師則提醒,若小朋友症狀持續,甚至合併頭痛、意識狀態不佳、抽搐等,家長就要有所警覺了,否則更嚴重恐引發腦膜炎,不可輕忽! ▲孩子出現小症狀可千萬別輕忽,否則嚴重恐引發腦膜炎!(圖/翻攝自臉書/威力醫師的育兒週記-王韋力) 小兒科醫師王韋力前(16)日在臉書上分
對於癌症患者而言,面對不確定的治療結果,往往心情無比焦慮,「治療有沒有效」、「會不會復發」、「有沒有可能轉移」和「要接受醫師的建議開始治療嗎」等等疑問,總是充斥在腦海中。有鑒於此,聯新國際醫院與國立中央大學生醫科學與工程系合作,研發出一種非侵入性的放射線治療效果預測技術,以微量血液檢測「微型核醣核酸(miRNA)」表現量,有助於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並協助醫師精準制定治療計畫。 ▲ 癌症患者面對不
彰化一名69歲的李先生多年前曾因車禍受傷,近年來走路變得一瘸一拐。多家醫院都建議他進行膝關節置換,然而,一次偶遇員榮醫療體系的花世源醫師,醫師立刻察覺到李先生右腳的問題。經過X光檢查,證實李先生右腳脛骨內翻超過12度,手術矯正後,不到一小時就解決了李先生近半世紀的病痛。 ▲ 醫師一眼看出李先生的問題所在,免去一場換膝手術(圖/員榮醫院提供) 李先生表示,44年前他因為一場機車事故造成右小腿骨折,
60歲的章先生患有痛風關節炎多年,每次發作只在診所打止痛針,沒有接受長期治療。然而,病情加重,發作部位擴散至雙手手腕關節,頻率增加,對生活造成嚴重困擾。去年,因為右手腕痛風關節炎急性發作,章先生前往奇美醫院求診並入住風濕免疫科病房治療。 ▲ 章先生右手腕的痛風關節炎急性發作(圖/奇美醫院提供) 醫師在詳細衛教後,章先生才了解到反覆的痛風關節炎發作需要長期使用降尿酸藥物控制,否則可能提高罹患腎臟病
本月5日,66歲客運公司修車技師葉先生在工作時突然倒地,經過同事、消防救護人員和醫療團隊的連續努力,成功從鬼門關拉回,並於17日康復出院。聯合醫院三重院區成功運用「生命之鏈」五步驟,展現醫療團隊高度專業與救治經驗。 ▲ 公司修車技師葉先生在工作時突然急性心肌梗塞倒地(示意圖/Shutterstock) 葉先生在倒地後,同事在消防局救災救護指揮中心的指導下立即實施CPR,緊接著蘆洲消防分隊救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