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國際編譯 郭家和 身體健康與口腔護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然而,在我們面對各種關於口腔健康的說法時,哪些有實質的科學支持?哪些可能基於錯誤的理解?為了幫助公眾辨識真假,英國《鏡報》採訪了牙科專家Uchenna Okoye,對最常見的口腔健康迷思進行了剖析。其中一個爭議點是:我們應該在起床後立刻刷牙嗎?一種觀點認為吃完早餐後刷牙才能更好的清潔口腔,但Okoye醫師的建議是:一早醒來就應該刷牙
隨著清晨的陽光穿透窗簾,你醒來時卻發現左臂似乎有著不尋常的麻痺、刺痛感,彷彿成千上萬的針尖在扎你的手臂,一陣陣的酸麻需要好一段時間才能恢復。這種情況與末梢神經系統或血液循環不良息息相關,可能是睡眠姿勢不良導致,或者是某些潛在疾病的警訊,如小中風和心臟病發作。如果刺痛感持續不退,就需要尋求醫生的協助了。 ▲左臂出現刺痛可能是疾病徵兆。(示意圖/shutterstock) 左臂刺痛的7大原因 1.
高雄市一名63歲賴姓工人在工地作業時,不慎跌倒撞傷頭部和眼眶,被緊急送到急診時,左眼球竟變成一大坨泡泡狀,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是外傷導致氣體跑到上眼瞼,形成眼窩氣腫的罕見現象,所幸醫師用針頭戳破泡泡並引流排出空氣後,賴男已無大礙,當日就順利返家休養。 ▲一名工人撞到頭後,眼睛卻莫名流出一坨泡泡。(示意圖/與本文無關/Shutterstock) 收治案例的阮綜合醫院急診科醫師李念融透露,去年2月
張先生,一位45歲的高中教師,幾週前開始全身乏力,嗜睡,食慾不振,甚至連續嘔吐。他嘗試尋找答案,看了七個醫學專科,從心臟科、泌尿科,到眼科、免疫風濕科、腎臟科、神經內科,甚至是精神科,卻仍然無法找出病因。然而,當他走進衛福部彰化醫院,醫師蔡安順在詳細問診後,竟發現張先生的症狀其皮膚過敏的類固醇藥物不當使用有關!醫師示警,有「美國仙丹」之稱的類固醇雖然藥效強大,但副作用也大,絕對不能濫用以免遭藥物反
地瓜葉產季又到了!地瓜葉因價格便宜、營養價值極高,一直以來都是許多人愛吃的蔬菜之一,不過普羅大眾恐對它有著根深蒂固的誤解,因為地瓜葉其實並非「普通地瓜的葉子」,且有醫師科普透露,地瓜葉其實是透過專門「葉用甘藷 」所種植出來的,並分享了食用後的4大好處。 ▲傅裕翔醫師揭曉地瓜葉的真實身分及食用4大好處。(示意圖/Shutterstock) 翔展診所院長傅裕翔日前於臉書《你的主廚醫師 傅裕翔 高齡醫
隨著夏季的來臨,腸病毒的流行季節也隨之而來。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最近的監測資料顯示,腸病毒感染的就醫人數已逐漸上升,預估在6月,也就是暑假前將進入腸病毒疫情的高峰期。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耳鼻喉科邱柏翰主任特別呼籲,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應養成使用肥皂勤洗手,並定時清潔消毒居家環境、玩具等的良好衛生習慣。 ▲ 醫師提醒應勤洗手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示意圖/Shutterstock) 許多人認為腸病毒是
在台灣遙遠的山區,62歲的林先生與時間賽跑。他與新國病慢性腎臟病的鬥爭,已經超過了三十年。每個週期的血液透析,都如同一場長跑,不僅耗費他大量的時間,更抽走了他與家人共享的寶貴時光。然而,當他了解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CMUH)內科部腎臟科黃秋錦教授推出的居家血液透析(Home Hemodialysis)服務後,他的生活從此獲得了改善。 ▲ 與慢性腎臟病纏鬥多年的林先生現身分享經驗(圖/中國醫藥
《菸害防制法》新法自112年3月22日修正上路後,加熱菸、電子菸的使用和販售情形皆被列入嚴格管制,如今隨著疫情解封、國境開放,許多民眾出國旅遊購物,而「加熱菸」也可能會是部分民眾的購物選項之一,但目前加熱煙和電子菸並不是我國目前許可入境攜帶的產品,如被查獲,可開罰5萬元至500萬元罰鍰。 ▲《菸防法》嚴禁旅客攜帶電子菸、加熱菸入境。(示意圖/Shutterstock) 未經許可攜電子菸、加熱菸入
食品藥物管理署今(17日)宣布對治療痛風用藥「元宙適尿酸錠」進行預防性回收。據悉,此批藥品約23萬顆,市占率高達95%,健保年度用量約42萬4千多顆,回收量相當於一半以上的年度用藥量。 ▲食藥署公告預防性回收23萬顆「元宙適尿酸錠」。(圖/食藥署提供) 「元宙適尿酸錠」的主成分為ALLOPURINOL,主要用於治療痛風症、痛風性關節炎、尿酸結石、癌症或經化學治療產生的高尿酸血症。食藥署副署長陳惠
示意圖/ / Viahttps://www.pexels.com/photo/woman-showing-apple-and-bitten-doughnut-6551415/ 許多體重管理專家推薦使用「168斷食法」來減肥,但實際上有不少朋友嘗試過後卻未能成功瘦身。營養師吳佳穎在臉書粉專《營養師 拉拉-吳佳穎》揭示了168斷食法減肥失敗的3大原因。 過量進食與不良飲食習慣:168斷食法減肥的隱
步入中年後,臉上的皺紋也會變多。不過,家醫科美女醫師陳欣湄示警,根據「西醫算命法」,當臉上出現抬頭紋、冠心溝、懸針紋及山根橫紋這4種皺紋,可能是心血管警訊,尤其抬頭紋多又深的人,有較高機率死於心血管疾病。 ▲ 抬頭紋多又深的人,有較高機率死於心血管疾病。(示意圖/ENews) 陳欣湄醫師在節目《健康2.0》中提到,根據統計學上觀察到的現象,由於皮膚皺紋與很多微部的末梢循環有關,一旦循環變差,可以
根據健康保險署數據顯示,糖尿病罹患人數在逐年增加,截至2021年台灣已經有快 250 萬的糖尿病患,也就是全國約有10%的人罹患糖尿病,儼然成為新一代的國病。正所謂「禍從口入」除了高糖飲食會引發糖尿病外,「吃太多澱粉」也有可能是糖尿病的誘因,就有一名台商近期剛從中國出差返台時,驚覺「尿尿怎麼那麼多泡泡」,就醫檢查後驚覺糖化血色素及蛋白尿都「失控了」,而原因竟與他飲食習慣「吃太多澱粉」有關。 ▲一
一位35歲的母親,由於忙碌的生活和工作,連續兩年便祕卻未及時就醫。最近,她因為腹痛和持續便祕而決定看醫生,檢查結果震驚了她:她的大腸中有數百顆瘜肉,其中兩顆已經變成了大腸癌。 這個案例是由大腸直腸外科的陳威佑醫師在他的臉書粉專《大腸直腸外科 陳威佑醫師 (說文解痔)》中分享的。陳醫師強調,這位女性患者兩年來持續便祕,但由於忙於照顧家庭和工作,一直未能及時就醫。大腸鏡檢查顯示她的大腸中有數百顆瘜肉
第三階段猴痘疫苗自5月16日起開打,中央加購2萬瓶劑量已完成封緘審查及驗收等作業,供各縣市衛生局擴大疫苗接種使用,本次總計有79家合作醫療院所提供服務,且預約改採直接上院所網站或電話預約為主,至於對象則包括接種第一劑滿至少4週、應施打第二劑之民眾,屆時完成後保護力趨近9成,因此提醒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者,應儘速預約。 ▲第三階段2萬瓶猴痘疫苗已完成封緘、驗收等作業,並自5月16日起開打!(
糞便,常被視為一種體內健康狀況的無聲傳譯員。當這句話從經驗豐富的自然療法專家尼格瑪.塔利布(Nigma Talib)博士口中說出,它帶有無法否認的說服力。在尼格瑪博士的Instagram影片中,她深度剖析了糞便的形狀、顏色和質地,以及這些特徵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 糞便的形狀、顏色和質地反映出人體不同的健康狀況(示意圖/Shutterstock) 「假如糞便形狀像毛毛蟲,」尼格瑪博士詳細解
糖尿病前期,若不積極調整生活作息,每年約有1/7的患者將演變成糖尿病。糖尿病是全球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可能導致大小血管病變,甚至洗腎。然而,透過生活作息的調整,可以降低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發展為糖尿病的風險。最近的科學研究指出,在糖尿病前期的高風險族群中,進行高強度運動、減重和飲食調整有助於穩定血糖,甚至延緩、預防第2型糖尿病的發生。 空腹血糖大於126 mg/dl 是糖尿病的診斷
疾病管制署今(16)日表示,新加坡於今(2023)年5月12日公佈3例本土茲卡病毒確定病例,均位於高文(Kovan)區,目前2名病患於家中休養、1名病患於醫院治療當中,顯示當地可能具環境暴露風險,故疾管署自5月13日起已提升該國茲卡病毒感染症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二級警示(Alert)。 ▲新加坡於5月12日公佈3例本土茲卡病毒確定病例。(圖/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指出,我國自2016年迄今共28例確定
疾病管制署今(16)日公佈國內自3月20日新制實施後,近7日(5月10日~5月16日)每日平均新增154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7日(5月3日~5月9日)之每日平均新增116例上升;5月起本土併發症累計2022例,其中1010例(約50%)未打滿3劑疫苗,703例(約35%)未曾接種任何一劑疫苗。上週(5月7日~5月13日)平均每日新增15例死亡,較前一週(4月30日~5月6
疾病管制署今(16)日公佈,國內新增12例猴痘(Mpox)本土病例,均為本國籍男性,居住縣市為北部10例、中部2例,年齡介於20多歲~3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3)年4月15日~5月12日,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淋巴腺腫大、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5月9日~5月14日確診,事後疫調匡列相關高風險接觸者10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 ▲疾管署今(16)日公佈,國內
國內糖尿病領域知名專家、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名譽董事長戴東原,於今(16日)上午8時在睡夢中因心肺疾病過世,享壽84歲。戴東原教授曾任台大醫院院長、成大醫院院長、省立桃園醫院副院長(現為衛福部桃園醫院)、台北仁濟醫院院長等職位,並在第27屆獲得醫療奉獻獎,2022年也獲台大表揚為社會服務類傑出校友。 ▲台大醫前院長戴東原教授病逝。(圖/國立台灣大學傑出校友) 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糖尿病關懷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