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挖鼻孔的習慣?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習慣性動作,背後竟隱藏著巨大危機,甚至危害健康。一項研究表明,經常挖鼻孔的人可能更容易讓細菌進入大腦,從而增加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專家示警,頻繁挖鼻孔恐增失智風險。(示意圖/ENews資料庫)
根據英媒《Daily Mail》報導,醫學專家指出,從已經完成的研究顯示,挖鼻孔是可能引致失智症的「一個顯著風險因素」。相關理論認為,挖鼻孔可能導致細菌從手指轉
分類 : 健康 | 2024-09-06
中國廣州市一名65歲的梁姓男子近年來行走困難、頭暈,原以為是頸椎病,沒想到到醫院檢查才發現,頸椎管內竟然積聚了大量的「痛風石」,導致脊髓嚴重受壓,若再置之不理恐直接癱瘓,而造成一切的「罪魁禍首」竟是骨頭湯!
▲梁男喜歡喝骨頭湯,沒想到這個習慣竟是引起頸椎病的元兇。(圖/翻攝自大洋網)
綜合陸媒報導,梁男在15年前就被診斷出患有痛風,4年前,他開始出現痛風石,期間大腳趾關節處以及手部關節處都長出了
分類 : 健康 | 2024-09-06
近年來,微塑料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引起了科學界的廣泛關注。微塑料(Microplastics)中含有的鄰苯二甲酸鹽、雙酚A(BPA)和多溴二苯醚(PBDE)等化學物質,原本用於增強塑料的硬度、耐用性和防褪色性,但最新研究顯示,這些肉眼難以察覺的微小塑料顆粒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加危險。專家警告,微塑料可能是引發癌症、生育能力下降,甚至影響大腦功能的主要因素。
▲微塑料威脅人體健康,專家示警。恐致癌症、不
分類 : 健康 | 2024-09-05
近來,國小學童家長間最常見的打招呼語恐怕就是「你家孩子也中了嗎?」腸病毒疫情進入高峰期,隨著開學後的交叉感染,患者人數急劇增加。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本週就診人數增加了1至2成,其中多位學童因食慾不振導致脫水嚴重,不得不住院治療。
▲腸病毒疫情進入高峰期,常見症狀包括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或潰瘍。(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提供)
兒科醫師鄭詩橤表示,脫水會引發疲倦、嗜睡甚至昏迷等後遺症,家長務必密切
分類 : 健康 | 2024-09-05
中國浙江省永康市日前發生一起嚴重的醫療事故,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一名網友發文爆料,其父親在當地一家口腔醫院一次性拔除23顆牙,並在同日種植了12顆新牙,之後疼痛不止,不幸於13天後因心臟驟停去世。對此,永康市衛生健康局表示,由於牙科手術與死亡時間僅相隔13天,目前已經介入調查,以確定患者死亡與手術之間是否存在直接關聯。
▲男子一天拔23顆牙、植12顆新牙,13天後心臟驟停亡。(圖/翻攝自《極目新聞
分類 : 健康 | 2024-09-04
每逢夏天是芒果盛產的季節,軟糯酸甜的滋味深受許多人喜愛,不過芒果同時也是過敏水果排行榜的冠軍。日前就有一名對芒果嚴重過敏的學生小黃(化名)在網上發文求助,透露因為室友在宿舍吃芒果,導致他多次過敏發作,甚至需要連夜送醫,讓他不知該如何是好。消息曝光後震驚無數網友,沒想到連聞到氣味也會過敏,並紛紛建議他搬離宿舍,畢竟他沒有權利制止他人吃想吃的東西。
▲小黃自小對芒果嚴重過敏,就連聞到氣味都會引發過敏
分類 : 健康 | 2024-09-04
在這個數位時代,手機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長期以來,許多人一直擔心智慧型手機等電子設備發出的電磁波可能會增加罹患腦癌的風險。對此,世界衛生組織(WHO)主導的一項新調查報告指出,儘管手機使用率普遍上升,但腦癌發病率並未跟著增加,因此認定使用手機的時間長短和頻率,均與罹患腦癌、頭頸癌症無關聯。
▲一項新調查報告指出,使用手機的時間長短和頻率,均與罹患腦癌、頭頸癌症無關聯。(示意圖/EN
分類 : 健康 | 2024-09-04
你知道嗎?正常成年人一天內的汗液量大約相當於1.5瓶礦泉水,也就是600到700毫升左右。然而,這個數字在夏季或運動員等特殊情況下會顯著增加。根據權威文獻報導,有些人一天的出汗量甚至可以達到1到3升。相信不少人以為出汗就意味著身體在排毒,其實不然,出汗過度甚至可能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干擾,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流汗的真正作用以及會造成異常出汗的4大疾病。
▲正常成年人一天內的汗液量大約相當於1.5
分類 : 健康 | 2024-09-02
中國江蘇揚州一名13歲少年近日因出現血尿症狀,持續一週未見好轉,最終前往揚州醫院求診。外科醫師邱宇看了少年的檢查報告大吃一驚,原來少年的尿道內竟有20多顆磁力珠,由於情況緊急,邱醫師當天立即為少年進行微創手術。
▲13歲少年血尿一週,照X光竟見尿卡一串磁力珠。(圖/翻攝自微博)
根據陸媒《現代快報》報導,邱醫師表示,當時看到檢查報告真的嚇了一跳,「患者尿道後部發現了一串的珠子,我詢問他是怎麼把磁
分類 : 健康 | 2024-08-27
日本大阪府一名17歲男學生去年7月在堺市一家牙科診所進行智齒拔除手術時,因全身麻醉過程中輸氣管不慎脫落,導致男學生陷入缺氧,緊急轉院接受治療仍在一個月後宣告不治。警方經調查後,於本月26日以過失致死罪名對兩名負責手術的牙醫提出不拘留起訴。
▲大阪17歲男學生全身麻醉拔智齒意外死亡,兩名牙醫被控過失致死。(示意圖/ENews資料庫)
綜合日媒報導,就讀於大阪府特殊教育學校的17歲男高中生富川勇大,
分類 : 健康 | 2024-08-26
中國浙江杭州一名7歲女童近日跟著家人到戶外遊玩時,拿了媽媽的防曬噴霧往臉上噴了幾下,結果過沒多久就瘋狂咳嗽,就連早餐都吐了出來,還伴隨呼吸急促等症狀,嚇得父母急忙將人送醫救治,胸部X光一照發現,兩肺大片斑塊影,已接近「白肺」狀態,險些喪命。
▲杭州7歲女童誤用媽媽的防曬噴霧險喪命。(示意圖/ENews資料庫)
根據陸媒《都市快報》報導,女童與家人外出遊玩時使用了媽媽的防曬噴霧,不久後便開始劇烈咳
分類 : 健康 | 2024-08-22
中國浙江一名29歲的女子,為了減肥在半年內僅食用「水煮青菜和蒸雜糧」,雖然如願成功減重10公斤,但醫生檢查後發現,她竟患上了「中重度脂肪肝」。
▲29歲女為了減肥,三餐僅吃「水煮菜+雜糧類」,半年後患中重度脂肪肝。(示意圖/shutterstock)
根據《極目新聞》報導,劉小姐一開始是先被診斷出「輕度脂肪肝」,於是下定決心改變飲食習慣,並勵志要好好減肥。她認為,過去大魚大肉的習慣是造成她脂肪肝
分類 : 健康 | 2024-08-22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統計,乳癌已成為台灣婦女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每12名女性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尤其在45至69歲之間的婦女中最為常見。台南市立醫院的陳奕任醫師指出,國際期刊研究顯示,約6至8成的乳癌患者曾使用輔助與另類療法,其中以天然中草藥最為常見。乳癌的危險因子眾多,包括乳癌家族病史、初經早、沒有生育或生育晚、停經晚或服用女性荷爾蒙、體重過重、缺乏運動、飲酒過量、生活壓力大、高糖高脂飲
分類 : 健康 | 2024-08-21
隨著人工智慧(AI)的不斷進步,醫療技術也迎來了革命性的變革。最新的研究顯示,一款基於AI技術的健康助手能夠僅通過觀察舌頭的顏色來準確檢測患者的健康狀況,並且準確率高達98%。這項技術的突破,不僅為傳統醫學診斷方法帶來了新的可能性,也為未來的健康檢測和疾病預防開啟了新的篇章。
▲ AI助手能透過觀察舌頭的顏色檢測患者的健康狀況。(示意圖/Shutterstock)
AI助理如何通過舌頭診斷健康問
分類 : 健康 | 2024-08-21
一名40多歲的男子因長期咳血而求助醫院,初次檢查未能發現原因,隨著咳血量與頻率的增加,最終轉往光田綜合醫院就診。經胸腔暨呼吸治療內科簡格凌醫師檢查後,確診為第三期近第四期肺癌,腫瘤位於支氣管內。經由支氣管鏡冷凍治療,成功切除腫瘤,患者目前恢復良好,並在門診持續追蹤。
▲ 從檢查影像中可看到,腫瘤位在支氣管處。(圖/光田醫院提供)
長期咳血:肺癌最常見的早期徵兆
咳血是肺癌患者最顯而易見的症狀之一
分類 : 健康 | 2024-08-21
正值中元普渡,許多家庭和公司都忙著準備豐盛的供品祭拜好兄弟,這也讓網購業務量大增。42歲的張姓司機自本月初開始加班送貨,然而上週右手外側突然劇痛無力,甚至連轉方向盤都感到力不從心。經檢查後發現,他罹患了肱骨上髁炎。考量到近期業務繁忙,張先生希望能盡快恢復工作,經震波治療後,疼痛大幅減輕,順利恢復上工。
▲ 快遞員狂搬供品「手痛到彎不了」 震波治療即時救援助恢復上工。(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提供)
分類 : 健康 | 2024-08-20
今年夏天大學學測放榜,雲林和台中各有一對試管雙胞胎姐妹分別考上台灣大學、中山醫學院、台北教育大學和台中教育大學。這些優秀的試管寶寶由素有「世界生殖醫學教父」之稱的李茂盛院長催生。李院長於2024年8月20日上午10點邀請這兩對姐妹回院慶祝,並贈予刻名金筆以示祝賀。
▲ 雲林和台中各有一對試管雙胞胎姐妹分別考上台灣大學、中山醫學院、台北教育大學和台中教育大學。(圖/茂盛醫院提供)
李茂盛院長表示,
分類 : 健康 | 2024-08-20
台北市一名56歲的黃女士日前在家中發生了一起驚險意外。當時她正抱著小隻的寵物狗走入客廳,不慎踩空導致重心不穩,整個人往前摔倒。由於她第一時間選擇保護懷中的小狗,未能護住自己,結果頭部直接撞上餐桌。雖然跌了一跤,但黃女士並未感到劇烈疼痛或其他不適,只是覺得耳朵緊緊的有些不舒服。親友聽到聲音後趕來查看,驚訝地發現一根木筷竟然插入了黃女士的耳朵。由於不清楚筷子插入的深度,沒有人敢輕舉妄動,於是黃女士立即
分類 : 健康 | 2024-08-20
為確保素食者的飲食權益,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近日展開了一項針對市售素食食品的專案抽驗計畫。此次抽驗的地點涵蓋台北市內的素食餐廳、素食批發零售業者、傳統市場、連鎖超市及超商等多個場所,旨在檢驗這些食品是否摻加動物性成分(如牛、雞、豬、魚、羊)及植物五辛成分(如蕎、蒜、洋蔥、蔥、韭),並查核產品的素食類別標示或宣稱。
▲衛生局查出2件產品檢出動物性成分及植物五辛成分。(圖/衛生局提供)
在此次抽驗中,共
分類 : 健康 | 2024-08-20
在這個追求健康長壽的時代,許多人都在尋找延年益壽的秘訣。近日,美國一名「長壽專家」羅伊森博士(Dr. Michael Roizen)分享了他的養生之道,現年78歲的他聲稱自己的生物年齡只有57.6歲,回春整整21年,原來他一直透過科學研究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並大方分享了自己每個星期必吃的「7大長壽食物」。
▲美國長壽專家羅伊森博士分享每週必吃的「7大長壽食物」。(示意圖/ENews資料庫)
羅伊
分類 : 健康 | 2024-08-19